武威拼团购房103群(111)
  • 浅浅:这个楼盘到底好不好?
  • 雪花飘飘:好的呢。
  • 零:这个楼盘周边环境设施怎么样?
  • 英雄:我去看过,很齐全。
  • 牛转乾坤:这个楼盘价格波动大么?
  • 日记本:这个楼盘性价比高。
  • 回忆:我建议你们去楼盘看看。
  • 大头:也可以直接咨询置业管家。
  • 吃了么:什么时候大家一起去看看啊。
  • 蓝天:上周我已经签合同了。
235人申请入群

牌坊 明清时代社会导向标

牌坊 明清时代社会导向标

发布时间: 2016-07-06 10:22:53

来源: 北京日报

分类: 其他楼讯

137次浏览


  1. 从“坊门”演化来的“牌坊”

  牌坊,也叫牌楼。但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二者是有区别的。牌坊没有“楼”的构造,即没有斗拱和屋顶。但牌楼有屋顶,它有更大的烘托气氛功能。由于二者功能相近,所以“牌坊”和“牌楼”就成了对一种事物的两个不同的叫法。

  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认为“牌坊起于宋而盛于清”。虽然可以到更久远的过去来寻找牌坊的历史渊源,但这个说法基本还是准确的。

  我国从春秋战国至唐代,城市都采用里坊制。特别是到隋唐时期,随着城市经济的高度繁荣,城市中里坊更为盛行。城内被纵横交错的棋盘式道路划分成若干块方形居民区。这些居民区,在隋代称为“里”,唐代称为“坊”。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登观音台望城》一诗,曾对此作过十分生动形象的描绘:“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这些坊是居民居住区规划的基本单位,“坊”与“坊”之间隔有高约3米左右的夯土坊墙。坊墙中央设有门,以便通行,称为“坊门”。因坊有大小,因此,一个坊有2至8座坊门。每个坊的坊门上都写有某某坊之名。如唐长安城有“安兴坊”、“永兴坊”、“长兴坊”等等。各坊内居住的人各不相同,有一定的贵贱之别和行业之分。如永兴坊住的是宰相魏征等人,道政坊住的是酿酒工人,平康坊居住的则多为风尘女子。

  各坊实行每天按时启闭坊门的制度。每年中,除规定的几个节日坊门可以昼夜开放外,其余的日子均实行宵禁。坊门除了具有加强治安、防止犯罪的功能外,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官府如有什么事情需告示坊中居民,或如果居住在坊里的居民中有人在伦理道德上、在科举方面有什么值得表彰的地方,官府便张榜于该坊坊门上,或悬牌于门柱上。

  到北宋中叶时,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城市里原先封闭式的里坊制越来越不合时宜,迫使政府在一些商业发达的城市改革坊市管理体制,允许市民不用到专门指定的坊市中去进行商业交易,可以临街开设店铺。此禁一开,原先坊与坊之间的隔墙纷纷被打开拆除,封闭的里坊制逐渐被开放的街巷制所取代。

  坊墙虽被拆除,但位于干道上的坊门,却作为一种地名标志被保留了下来,只是因为原先安装在坊门上的门扇因已无任何实际用处也被拆除掉了,从而使原先的坊门变成了既不连墙体也没有门扇的跨街独立、自成一体的牌坊。

  由于这种自成一体的独立牌坊既有标识又有装饰作用,后来除了被建筑于坊的干道以外,还被越来越多地建造于庙宇、陵墓、祠堂、衙署和园林的入口处,成为它们的有机组成部分。

  2. 明清立牌坊要皇帝恩准

  明朝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修建状元坊,以表彰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考生,此举开创了由政府批准修建牌坊的先例。从这时候开始,牌坊这一特殊的建筑形式就和封建礼教、帝王恩宠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

  明清以来,从修筑牌坊的目的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类:

  功名牌坊 大多是褒奖在守卫边疆抵御外敌入侵,平讨叛逆、征战四方军功显赫的武将,和在朝廷辅佐皇帝、勤政为民,在治理国家和整顿地方上政绩卓著的文臣而修建的。

  道德牌坊 主要是表彰在传统的封建道德忠孝节义等方面有良好表现的孝子贞妇,是统治者维护封建伦理纲常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中,以表彰贞节烈妇和孝子贤孙的最多。

  标志牌坊 主要建立在重要的宫殿寺庙前,具有大门的作用和彰显旌表的功能。因为此类牌坊一般都建在入口的显眼处,所以逐渐成为所在主体的标志性建筑。

  陵墓牌坊 主要是帝王皇家陵寝,为了显示皇家尊贵的身份和帝王的权威,增加陵墓的肃穆庄严气氛,非常重视陵墓外部的装饰,而牌坊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当时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里,立牌坊是一件极为庄严、隆重和荣耀的事情,当时的人们都把被立牌坊,视作非常光荣和值得炫耀的事。获此待遇的人更会名誉、身价倍增,社会地位会有很大的提高,甚至整个家族的人都会觉得无限荣光。

  牌坊的建立,绝非易事,在牌坊发展最为鼎盛的明清时期,要想立牌坊必须得到皇帝的恩准。从明代开始,就已经由政府负责牌坊的审核批准和统一管理。申请人提出建立牌坊的申请,获得地方官府的批准后,还要由地方政府上报到中央政府(朝廷),由皇帝亲准才可以兴建,最后由官方出资建立功名坊。

  立牌坊表面上看是对个人的一种表彰,但实际上往往牵扯到整个家族的利益。一些地方的豪强宗族,都倾向采用这种方式扩大本家族在地方上的影响力,他们需要来自朝廷的褒奖来提升其在当地的政治地位。所以,往往会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买通当地的官员来获得推荐的资格。

  明清两代是建坊比较多的朝代,尽管如此,能够有幸获准立牌坊的,仍然是极少数。通常情况下,身为万民之主、一国之君的皇帝,是没有闲情逸致去关注这些民间琐事的。所谓的“亲准”“御批”,都只是借用皇帝的名义而已,实际上都是由礼部“批发”的。

  3.道德牌坊成了管理社会重要手段

  明清之际,随着封建统治的强化,对人们思想文化上的控制更为严密和专制,这在道德牌坊上表现得最为充分。

  明清时期,受当时的风气影响,寡妇自杀殉夫已成为一种习俗。“从夫于地下”在明代被认为是最崇高的行为。类似的悲剧到了清朝初年仍大量存在。

  到了清朝雍正六年(1728年),雍正皇帝颁布圣谕,批评寡妇殉节是逃避圣人教导的家庭责任的卑怯行为,认为真正的节妇应该继续活下去,并为夫家恪守妇道。尽管这并没有消除寡妇自杀的现象,但此后自杀的人数确是显著减少了。18世纪以后,甘愿过着青灯孤影寂寞生活的寡妇远远多于自杀者。我国大地上所立的贞节牌坊,大多属于这一类型。

  而道德牌坊的极致,要算棠樾鲍氏牌坊群。

  棠樾鲍氏牌坊群是中国现存的规模最大的牌坊群,位于安徽省歙县郑村镇棠樾村东大道上。共有七座,其中明代三座,清代四座,包括两座“忠”字坊,两座“孝”字坊,两座“节”字坊和一座“义”字坊。一个家族能获得七座牌坊,这简直是难以想象的事情。

  鲍氏家族为立牌坊精心筹谋了数百年,是经历两个朝代,由几十代人共同努力完成的巨大“事业”。

  七座牌坊中最早一座为西边第二座,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此坊的建立却是为了旌表前朝人。

  宋末当地盗乱,村人鲍宗岩在山谷躲避,被强盗抓住绑在树上准备杀死。他的儿子鲍寿孙前去乞求强盗放了父亲,由自己代死。父亲说:“我老了,就这一个儿子传宗接代,哪能杀他?我愿意自己死。”两人互相争死不已,强盗心中有所感动,把两个人都放了。

  父子俩的事情在村中传为佳话,以孝义相标榜,被官府笔录上报,后来在元人脱脱主持修编《宋史》时,把它收入《孝义传》里。到了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皇帝朱棣读史读到了这件事,大加赞赏,为之赋诗二首,并欶令在村中建牌坊一座,赠额“慈孝里”。从此,棠樾村东头有了一座庄严巍峨的牌坊。

  在棠樾鲍氏牌坊群中年代最近的一座牌坊,是建于清朝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时的“义”字坊。在这之前,鲍氏家族已先后获得两座“忠”字坊、两座“孝”字坊、两座“节”字坊。然而按封建伦理应该是“忠孝节义”齐全,才能算得上是一个“完人”。现在“忠”、“孝”、“节”字坊都已有了,就独缺“义”字坊了。

  据说,鲍氏祖先早就立志,要维护封建伦理道德,建“忠孝节义”牌坊,所以按“忠孝节义”的次序竖牌坊,而不是按年份的先后排列。比如最早的一座“孝”字坊,为第二座,后来立于明嘉靖初年的“忠”字坊却置于第一座的位置上。六座牌坊的排列顺序是:忠、孝、节,节、孝、忠,很显然,在节与节之间有一块空白,这就是专为“义”字坊留的空地,以便将来补上去。

  为了使所竖的牌坊与封建道德体系一致,清朝嘉庆年间任两淮盐运使官的鲍家子孙鲍漱芳和他的儿子鲍均,便挑起了这副“重担”。他们父子两代人先后不惜散财破家,鲍漱芳将做官的俸禄全部耗光了,儿子鲍均更是将祖产变卖,通过捐米捐粮、救济贫困、兴建水利、修桥筑路、创办学校等不计其数的义举,终于在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获得皇上恩准,特赐“乐善好施”,即“义”字坊一座,从而完成了鲍家人世代的宿愿。

  六座牌坊中间的空白被填补了,于是形成了今天所见到的牌坊群排列顺序,即“忠”、“孝”、“节”、“义”、“节”、“孝”、“忠”编排组建,使人们无论从进村方向看,还是从出村方向看,所看到的都是“忠、孝、节、义”顺序!

  百科知识

  牌坊样式知多少

  据考证,在宋代以前,牌坊多为木构建筑。后随着牌坊形制的演变,人们为了使牌坊更为庄重威严、坚实纯美和能长久保存,建造牌坊的建筑材料越来越多地由木材改为石、砖、琉璃乃至汉白玉,从而出现了木牌坊、石牌坊、砖牌坊、琉璃牌坊等多种不同材料构建的牌坊,乃至现代还出现了钢筋水泥牌坊。

  牌坊的大小是以“间”来衡量的,所谓“间”是指两柱间的通道,两柱牌坊为一间。由于牌坊是以圆木、石条等为建造材料的,其长度较为有限,因此牌坊“间”的宽度受到很大的限制,单间牌坊即使再宽也宽不到哪儿去。而牌坊一般又都建造在路口、门口,原先那种坊门式的双柱单间最简单的牌坊,既不够气派壮观,又影响交通往来,于是就演化出了多柱多间大牌坊和多柱多间多楼大牌楼。但由于牌坊建造的特殊性,因此不论何种牌坊、牌楼,柱数均为双柱,间数均为单间。

  从现有的历史资料看,我国历代以来最多也是形制最大的牌坊是四柱三间牌坊,而牌楼除有众多的四柱三间牌楼外,还有少量的六柱五间牌楼。六柱五间牌楼是迄今所知的我国最大形制的牌楼。

  在封建社会中,特别是明清时期,对牌坊的使用有严格的等级限制,它是由各级官府乃至最高封建统治者来控制的一种官方行为,因此对牌坊的形制有着明确的规定。

  立牌坊的最终审批权掌握在皇帝手中。所以,牌坊最上面的正中,都千篇一律地竖块小牌,上书“圣旨”或“御制”、“欶命”等字样,表示这是皇帝恩准的。老百姓一般称之为圣旨牌,或龙凤牌。

  “唐人街”盛行中国牌坊

  北美洲各地的“中国城”、“唐人街”,大都建有牌坊。例如,美国首都华盛顿的“中国城”虽然规模不大,但它却拥有一座在全世界“中国城”或“唐人街”中规模最宏大、气派最豪华的中国牌楼。

  这座象征中华文化、体现中美人民友谊的大牌楼,于1986年10月建成。高14.5米,宽23米,金碧辉煌,色彩绚丽,一改中国大牌楼三门五门式传统,以近19米宽的巨大独门,横跨于华盛顿中国城的大街上。

  该牌楼改变了中国牌坊的传统建筑工艺,采用型钢和钢筋混凝土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和主体结构。巨大的牌楼上盖有7个楼顶,共用了7000余块黄色琉璃瓦,还有59个斗拱,并雕刻、彩绘了284条龙,正中刻有烫金的“中国城”三个篆书大字。两个柱基上分别用中、英文镌刻着由北京和华盛顿两个姊妹城市市长签名的碑铭。

  类似这样大大小小的牌坊,在世界各大洲华人聚居的地方,还有不少。通过矗立于世界各地的牌坊瑰丽多彩的形象,古老悠久的中华文化放射出迷人的魅力和夺目的光彩。

  不仅世界各地的人们把牌坊视为中华文化的象征,中国在向世界各国人民展示古老、悠久的中华文化时,也常常把牌坊作为重要的标志物。诸如摄制北京2008年申奥宣传片《新北京新奥运》中,就有北京国子监牌坊的瑰丽身影。

  奇妙世界

  “大三巴牌坊”不是牌坊

  “大三巴牌坊”是澳门著名的古建筑,也是澳门最重要的风景旅游点。澳门当地有一句十分流行的话,那就是“不去大三巴,就不能算到过澳门!”

  其实,“大三巴牌坊”并不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牌坊,也不是特意建造的一座牌坊,而是由于历史偶然事件而造就的。

  “大三巴牌坊”原是澳门最著名的大教堂圣保罗教堂的一面前壁,它之所以会变成现在像牌坊的样子,是因一次火灾造成的。圣保罗教堂原是一座希腊巴洛克式建筑,宏伟壮丽,由意大利神父设计,1602年奠基,1637年竣工,是当时远东最大的一座天主教堂。然而遗憾的是,1835年1月26日一场大火,将这座宏伟美丽的教堂吞没了。

  火灾后,由于这面石壁形状看上去像中国传统的牌坊,人们在加以整修后就把它保存了下来,称为“大三巴牌坊”。所谓“三巴”其实就是“圣保罗”的译音。

  “大三巴牌坊”矗立在大三巴街附近的小山岗上,其下共有70级相当宽阔的石阶,这些石阶与“大三巴牌坊”上下连成一体,气象非凡,巍然壮观,是澳门最著名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责任编辑: lijing2

团购报名

最新楼讯
楼盘导购更多>>
购房指南更多>>
小编推荐
订阅楼市楼讯